經典介紹
字級

經典中的
觀音菩薩

在佛教經典中,與觀世音菩薩有關的經典相當的多,包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觀自在菩薩章)、《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十一面神咒心經》、《佛說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薰真如法》等….
根據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所述,我們可以從五部經典來認識觀世音菩薩。首先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普門品》,其基本特徵是相信觀音具有「觀其音聲」的方便之力和隨緣顯相的「威神之力」,屬於「神力保佑型」。其二是《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經中闡明人們對淨土的想像與渴望,也揭示了觀音接引眾生至西方極樂世界的形象,屬於「淨土往生型」。其三是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法門,包括《心經》、《楞嚴經》,屬於「智慧解脫型」,最終目的是通過般若智慧教化眾生,使眾生獲得覺悟。其四則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例,李教授指出觀音大悲法門其實是一種善巧方便,菩薩救度眾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引發人們的菩提心,繼而產生般若智慧。其五是《悲華經》,經中主要說明在信仰觀音的法門中,如何從現實生活的追求漸次提升,展現不斷向上的生命軌跡,最後達到帶領大眾共同成就的終極快樂。
底下僅略述幾部一般大眾常見之與觀世音菩薩相關的經典內容概述,讓大眾透過經文內容,更加認識觀世音菩薩累劫累世來為接引眾生的大慈與大悲的無盡大願。

法華經‧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中國佛教最為普遍的經典之一,也是觀音經典中流傳最廣的經典。《普門品》的盛行,與南北朝時代北涼國王沮渠蒙遜有關,據說蒙遜病重,醫藥罔效,最後求助於僧人曇無讖,法師說這是業障病,須念法華經的普門品,蒙遜依言持誦果然病愈,因此開始廣為流通。普門品主要藉由無盡意菩薩與佛的對答,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以三十三化身示現度眾,並闡述至誠誦持觀音菩薩名號能免除七難(火、水、羅剎、刀杖、鬼、枷鎖和怨賊災難),世間稱祂為「施無畏者」。因本經說明觀音度眾善巧的廣大悲心願力,並說明持名念誦的簡易修行法門,讓想親近觀音的大眾們,有個最方便的方法,故深受大家喜愛。

法華經‧普門品

心經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觀世音菩薩教授般若法門的經典。目前找到超過九種翻譯,我們最常誦持的是唐朝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據說玄奘大師在前往印度求法前已學《心經》,在西行時遇到鬼怪或是強盜時,都靠持誦此經度過災難,回唐後重譯此經,成為中國最流行的版本。
玄奘所譯的《心經》全文僅260個字,但卻包含佛法核心的精華,卻涵蓋了從基礎至深湛的修持。觀自在即觀世音菩薩藉由與舍利子的對話,說明世間一切身心元素都不離空性的智慧,世人解脫之道便是「五蘊皆空」,也是貫穿整部經典的精神。《心經》論及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六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交織成了每個人的生命與生活,從「五蘊」的角度,生命是空的,是依不斷的因緣組合而缺乏自性的存在。《心經》涵蓋了各種次第的修行要訣,是一部非常精簡、實用的經典,在日常生活中皆可應用,所以受到民眾的喜愛,也成了寺院早晚課的定課。

心經

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觀世音耳根圓通章是《楞嚴經》當中的一章,在楞嚴會中觀世音菩薩繼二十四位菩薩後,報告祂運用耳根的修行經驗,修行耳根圓通法門而成就,因此成就了三十二種應化身,可以隨願到各國土度生,讓眾生得到觀音的十四無畏(遠離恐懼) ,也獲得智慧最高的文殊菩薩評論道:這是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眾生最容易修成就的法門。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因地修行時,於觀世音如來前發了菩提心,古佛觀音如來因此教導他從聞法開始,思惟法義,然後如法修證。若進一步從觀世音菩薩所修行的耳根圓通的角度來看,觀音古佛的教導為:「聞」是向內不隨耳識起分別,對外不攀緣聲塵,一心只觀能聞的聞性;「思」是維繫心平靜的狀態,反聞自性,不著空有,繼續專注在修法上;「修」是不斷地維持方法,念念不離聞與思。這樣不斷地「聞」、「思」、「修」,待功夫純熟,就能明心見性,名入三摩地;於三摩地中,從根解結,漸次深入,即證圓通。

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華嚴經‧入法界品

《華嚴經》被稱為經中之王,在于闐國的實叉難陀三藏所翻譯的八十卷華嚴中的〈入法界品〉中,觀自在菩薩是善財童子拜訪的第廿七位善知識,在補怛洛迦山上,坐在林中的觀音對善財童子宣說「菩薩大悲行解脫門」(簡稱「大悲行門」)的修行方法。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大悲行解脫門。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或以佈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大悲行門」是各種觀音修法當中的一種類型,也是觀音行者走入人群廣度眾生的方法,主要是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攝法攝取眾生,並發願顯現各種不同的形象,救護一切眾生免除各種恐懼怖畏,並教導另一切眾生發起勝義菩提心,永不退轉。
從觀音菩薩其本身實踐大悲行,且以大悲行教導善財童子圓滿菩薩道,又以種種因緣普門示現於眾生
前,此在在顯示了觀音菩薩大悲平等心懷,是極圓滿極殊勝的。依華嚴宗的教理來說,人人本具觀自在菩薩大悲平等心,只因無明物慾蒙蔽了,人人若能開發此大悲平等心,人人效法觀自在菩薩大悲平等心,生起大悲心,修大悲行,那麼人人將是觀自在菩薩,如楊枝淨水遍灑三千大千世界,讓熱惱所逼迫的世界頓時化為清涼池。

華嚴經‧入法界品

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

《悲華經》全經主旨在敘述與讚嘆釋迦牟尼佛往昔行菩薩道時,以大悲心哀憫於五濁惡世中的苦難眾生,誓願攝取不淨國土,做大饒益,調伏教化煩惱愚痴的眾生,令得脫離苦海。以及阿彌陀佛等諸佛、菩薩之本生和凈土成佛之大悲願行。
在諸菩薩本授記品中,寶藏如來授轉輪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將來成佛,即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第一太子,名為不眴,即觀世音菩薩。太子不詢看到世間眾生不斷造罪苦惱,又無法離苦,便向寶藏佛發願。「世尊!今我以大音聲告諸眾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闇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寶藏佛聽完了觀世音菩薩的誓願後,深受感動,即為觀世音菩薩授記,佛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善男子!爾時,寶藏佛尋為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已有百千無量億那由他眾生得離苦惱,汝為菩薩時,已能大作佛事…」。

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心陀羅尼經
Play Video about 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悲心陀羅尼經》全一卷,為唐代時期,天竺沙門 伽梵達摩 翻譯。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略稱《千手經》。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悲咒」是出自於本經,其中觀世音菩薩說明〈大悲咒〉的緣由與功德,觀世音菩薩從千光王靜住如來處學會大悲咒,發起了廣大的願力,於是身具千手千眼,這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形象的來由。經中敘述大悲咒的修持方法與修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經中,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
此咒名稱彰顯了觀世音菩薩欲安樂利益一切眾生之廣大圓滿、無礙大悲的大悲願力,及此咒不但能除一切災難、以及諸惡業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隨心滿願;遠離一切怖畏、速登佛地的威神特德。今人以〈大悲咒〉簡稱之,取之觀世音菩薩慈悲眾生之大悲願力而命名。
此外,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觀世音菩薩過去已經成佛,但因大慈大悲的願力,倒駕慈航現做菩薩,囑咐大眾若一心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亦能得無量福德、滅無量罪。
「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撚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名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眾生故。現做菩薩。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天人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無量壽經》云:「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觀音菩薩跟這個娑婆世界(也就是苦難的世界)的眾生緣分非常深厚,凡是有苦的聲音就有觀音的示現與慈悲的救度。畢生皆以修持觀音法門以及大悲咒為核心的心道法師曾開示:

當我們有苦有難時,我們最需要的是:《法華經》中的〈普門品〉「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這部經是大家最親切的一部經,也是最普遍靈感的一部經。佛弟子常用它來解冤解業,並且所求如願,內容包括持誦觀音名號的各種利益功德。

當我們想要學習觀音菩薩的神通以及禪定解脫力,我們要瞭解:《楞嚴經》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這部經典清楚分析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從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到覺所覺空、空所空滅。上合十方諸佛、下化六道眾生的菩薩解脫境界。

當我們想要追求宇宙真理與整體佛法的智慧本質時,觀音菩薩以《心經》來教導我們入般若波羅密多的法門,是觀音菩薩講解,如何精進實踐般若波羅密多,照見五蘊皆空而能自在解脫的智慧。

大家都想要讓事業順心、財源廣進,我們就要理解觀音菩薩的事業法門: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經中的大悲咒是屬於觀音的「事業行法」,如何持誦大悲咒,感應道交,以菩薩威神之力,加持大悲神水救苦度生。

不論哪部經典,哪個觀音的咒語,都是觀世音菩薩為救度世間一切有情出離輪迴之苦的法門。若我們修學觀音法門的弟子,皆能念念觀世音,不論持名、誦經,或持咒,必能與觀音菩薩的大悲心感應道交,往生淨土,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