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化現
字級

觀音菩薩
化現

觀音的各種示現

根據不同的佛經和各種民間傳說,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形象不但深植人心,「隨眾生因緣示現而有別」的特性更是令人驚嘆,為此,藝術家發揮了高度想像力,除了「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的常見塑像外,還創作出千變萬化造型的觀音,例如三十三觀音、六觀音、多首多臂多目觀音、善財龍女觀音等等,並且,從唐朝以後,開始出現女相的觀世音菩薩,例如魚籃觀音、送子觀音、馬郎婦觀音等等,各式各樣的造型,讓觀音成為諸佛菩薩中最具故事性、話題性的神祇。

在不同經典中,觀音的應化身數量不盡相同,例如在《楞嚴經》中,觀音可化身為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在《法華經》的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則可示現三十三身,至於近世發現的梵文版《法華經》中,觀音卻只有十六身。其實,以上經典都在強調:觀音不論是化身為為佛,還是天神,或者是比丘、比丘尼、童男、童女等人身,都是因應眾生不同根性及類別而作的選擇,一切化身都只是為了方便說法、教化民眾。

觀音的形象,是依佛教的經典依據而創作,在近二千年的思想傳承,顯教有三大經典,直接影響到觀音的造形:
  一是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載,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共同襄贊阿彌陀佛的教化。其外形有花冠、瓔珞等嚴飾之,莊嚴華麗。
  二是依《妙法蓮華經》所載,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觀音菩薩發大慈悲願力,為救渡眾生遠離苦難,而方便顯化,現三十二應化身。
  三是依《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載,觀音住在南方光明山之西方,阿流泉浴池,林木鬱茂之處。這一系統的觀音像,有著清淨雅潔的林泉之地為背景。

  除了顯教的三大經典依據之外,另有密教觀音像,早在隋唐之間,已流行六觀音、七觀音、三十三觀音等。屬於密教的六觀音,多是多臂多首,千手觀音便是其中之一。

觀音何以要現多首多臂,其思想來源,除依法華經所述,為方便渡眾,而隨機顯現之外,唐中宗年間天竺沙門般刺密帝所譯楞嚴經更為其確切之思想根源。依般刺密帝所譯「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曰:「由我(指觀世音菩薩)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就護眾生得大自在。」由是可知,觀音現眾多之面貌,眾多之手臂,眾多之眼睛,都是為了方便渡眾。

最早的觀音形象-蓮花手菩薩

蓮花手菩薩,因手持蓮花,故名。『蓮花手』(Padmapani)是一個梵文詞彙。
蓮花手菩薩形象起源於2世紀以後的印度,後來普遍盛行於西藏地區以及早期中國地區。
蓮花手菩薩的造像由來出自《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中,「於蓮花上有觀自在菩薩,相好分明,左手持蓮花,右手做開敷葉勢,是菩薩作是思惟,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法界、不染煩惱」。
此圖片為十四世紀的立姿蓮花手菩薩,左手持盛開的蓮花比喻菩提心顯現,證悟佛果;右手施與願印,象徵施予所需,滿足信眾願望,身軀呈現優雅的「三折姿」風格。此尊蓮花手菩薩正凝視遭受苦難的眾生,祈奉獻自身無窮盡力量以慈悲救濟眾生。

蓮花手菩薩 觀音的各種示現

(圖片來源:世界宗教博物館)

中國人最為熟悉的觀音形象-白衣觀音

  • 漢傳佛教所廣泛信仰的觀世音菩薩其實是以白衣觀音為本尊的女性菩薩,她是觀音母、蓮華部母與蓮華部主。在藏傳佛教則稱她為白衣佛母為五方佛母之一。她代表自性清淨法性與勝義菩提心而密號為『離垢金剛』。
  • 白衣觀音的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a意思是純白的、乳白的、白皙的、潔白的; Vāsin意思是「居住於~之女」、「已著~衣之女性」。 所以白衣觀音的梵名於漢譯密教經典也有「白處女」、「白衣女」的直譯。
  • 在密教大日宗的《大日經疏》解釋白衣觀音常在白蓮花之中而名為「白處」,她也名為「最白淨處」而出生「普眼」,所以她就是產出蓮華部諸尊的蓮花部母。同樣在《大日經疏》也進一步解釋了「白」為『法界之體明白無染、法體離一切過錯,然而一切有情,皆同於妙法界者』,所以『白』亦是「大慈悲」的意思,滅除一切災厄,救苦救難,令眾生同入清淨無垢蓮華胎藏,這就是所謂『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
  • 中國早期觀音造像,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象出現,嘴唇上還有兩撇小鬍子。後來,觀音化現為溫婉慈祥的女神形象,是在西元十世紀,中國宋朝以後,由中國民間所開創出來的觀音形象。隨著民間流傳的觀音靈感顯化故事的廣泛傳播及佛教美術的發展,在中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不同於印度佛教的「三十三觀音」,並成為中國佛教觀音信仰的主要外在表現形式。
宋代畫家牧溪的本國畫作品 觀音的各種示現

(圖片來源:宋代畫家牧溪的絹本國畫作品)

宋代畫家牧溪的本國畫作品 觀音的各種示現

(圖片來源:宋代畫家牧溪的絹本國畫作品)

三十三觀音菩薩

根據美國羅格斯大學于君方教授研究:「當觀音信仰在中國扎根時,信徒們會以更適合中國人的新方式來了解與呈現觀音,不只是以新的方式來描繪觀音,同時也賦予觀音新的特徵與稱號」。三十三觀音取自《普門品》觀音的三十三化身之數,除小部分出自佛經,大多是畫家根據中國民間流傳觀音顯化故事創作出來的,具有中國佛教的特色,也是對觀音應化的三十三種形象的稱呼。
根據《佛像圖彙》所載,三十三觀音有:

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
圓光觀音遊戲觀音白衣觀音
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
魚籃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
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
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巖戶觀音
能靜觀音阿耨觀音阿摩提觀音
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
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悲觀音
馬郎婦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
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

六觀音

六觀音,是觀音菩薩為拯救六道有情,所示現的六種化身。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據《摩訶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大慈觀音破餓鬼道,獅子無畏觀音破畜生道,大光普照觀音破阿修羅道,天人丈夫觀音破人道,大梵深遠觀音破天道。
在東密,六觀音指的是正觀音(即大慈觀音,救拔餓鬼道)、千手觀音(即大悲觀音,救拔地獄道)、馬頭觀音(即獅子無畏觀音,救拔畜生道)、十一面觀音(即大光普照觀音,救拔修羅道)、準提觀音(即天人丈夫觀音,救拔人道)、如意輪觀音(即大梵深遠觀音,救拔天道),此六觀音與天台六觀音同體異名。

六觀音 觀音的各種示現

(圖片來源:百八觀音唐卡圖錄)

六字觀音

六字觀音,就是持有六字真言的觀音,俗稱「四臂觀音」,是藏傳佛教造像中最為流行的樣式之一。藏人相信西藏是觀世音菩薩教化之地,12、13世紀以後六字觀音盛行於西藏地區,是西藏人最熟悉的觀音。觀音菩薩是傳入藏地最早的佛教神,而其中所謂的「六字觀音」則是藏文史料中見存最早的觀音身形之一,代表六字真言 Oj mani-padme hum 的法力,是修持者在修持六字真言咒法時,觀想的一種觀音造型。
六字觀音的造型是一面四臂二足,重要的特徵是有四隻手臂,分別持握摩尼寶珠、念珠以及蓮花;頭戴五方冠,左肩斜披鹿皮或羚羊皮。

六字觀音 觀音的各種示現

(圖片來源:百八觀音唐卡圖錄)

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

關於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形象來源,在藏傳佛教的文化中有一則傳說,無量劫之前,觀世音已經是一位發心度盡眾生苦難的菩薩,無量劫前,觀音菩薩發心度盡眾生脫離輪迴苦海,在救度眾生經過長劫後,菩薩觀視六道眾生,發現未度的眾生依舊無盡,並經無數生死輪迴,恆受痛苦折磨,見此觀音菩薩再度發心:「我當度盡一切眾生,若我退轉,令我身體碎為千片!」又經過無數長劫後,再度發現未度的眾生依然無止盡,而眾生之苦亦絲毫未減,菩薩於是再努力不懈,繼續度眾之行;如是三次觀視,發現還是無顯著成效,此時便退卻度眾之心!因昔所發誓願故,當下身體便碎為千片,此時阿彌陀佛化現其前,以其神通力將碎為千片之身,變現為千手千眼的化身,頭為十一面,阿彌陀佛並以佛首作為觀音菩薩之頂嚴,為菩薩開示:「眾生與佛只在染淨之別,實無有眾生可度。」 此即為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度眾緣由。
「十一面觀音」,顧名思義,就是有十一張面孔。十一面的佈置通常是:左邊三面為忿怒面(嗔相),化惡有情,當前三面為菩薩面(慈相),化善有情,右邊三面為狗牙上出面(降魔相),化導出世淨業,當後一面(第十面)為暴笑相,頂上一面(第十一面)為佛面(如來相)。十一面之寓意,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示「十一地佛果」。「因位十地」象徵菩薩道行者所要經歷的十個修行階段,「十一地佛果」表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修行上的最高覺悟,證得者功德圓滿,等同於成佛。一般來說,「十一面觀音」身側有兩臂、四臂、六臂、八臂甚至多臂造型。
而「千手千眼觀音」,顧名思義,就是有一千隻手,每個掌心中有一隻眼,「千」為無量和圓滿之義,以「千手」表示遍護眾生,代表大慈悲的無量廣大,以「千眼」表示遍觀世間,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一般來說,千手觀音的造像有兩種,一種是千手皆現,千手的排列猶如孔雀開屏般在觀音身後展現;另一種是以二十手、二十六手、四十手、四十二手等代表千手,譬如四十二手的,除了菩薩胸前合十的雙手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每手代表二十五手,二十乘二十五,便得一千,每隻手上各有眼睛,各執不同法器,例如刀、槍、劍、弓、箭、淨瓶、拂塵、如意珠、金剛杆等。

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形象之來源,則於《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呪,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呪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此經文可知,菩薩千手千眼之形象,係因菩薩發願利樂有情之後而具足千手千眼。

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 觀音的各種示現

(圖片來源:百八觀音唐卡圖錄)

error: Alert: Content is protected !!